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物,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新源头。秸秆还田能有效解决其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加大秸秆还田力度,保障农业的稳产、增产和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对于典型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还田秸秆腐殖化行为的研究不多,同时对于腐殖化组分的精细化检测和分析也有待加强。针对黄土区秸秆还田问题,以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为切入点,分析pH值对腐殖化产物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性质的影响,深度揭示秸秆腐殖化过程的内在本质。结果表明:在200~700 nm波长范围内,DOM的紫外吸收强度先增加后减小,主要吸收峰出现于240 nm附近。相对于中性(pH 7)体系,酸性(pH 6)和碱性(pH 8和9)条件下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值红移。SUVA254, E3/E4和 A253/A203比值的规律性变化说明反应体系腐殖化程度较低,这与秸秆腐殖化周期较短有关。黄土浸提液DOM 的荧光峰主要位于λex/em =250/330和λex/em =325/450区域,分别归属为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和可见光区类富里酸和腐殖酸类物质荧光峰。随着腐殖化体系pH值的升高,荧光峰位发生红移,表明DOM苯环结构逐渐增多,共轭度有所增加,同时在λex/em =250/450附近检测到新荧光峰。pH值对荧光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峰强先升高后下降,而对可见光区荧光峰强影响不大,这与浸提液的缓冲效应、荧光猝灭(或副反应)和DOM 组分结构有关。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能够一定程度上阐释pH值对秸秆腐殖化DOM性质的影响。
推荐文章
热处理后水稻土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的变化
溶解性有机物
热处理
腐殖程度
水稻土
光谱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对花岗岩红壤底土溶解性有机质数量和光谱特征的影响
活性有机质
官能团
有机质结构和组成
农业管理措施
花岗岩红壤
水环境中溶解有机质的光谱表征:从流域到深海
有色溶解有机物
荧光溶解有机物
光谱参数
源汇过程
地球化学分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H值对秸秆腐殖化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来源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秸秆腐殖化 溶解性有机质 pH 紫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3-1937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57.3|X71
字数 33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4/j.issn.1000-0593(2015)07-1933-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颖超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37 463 8.0 21.0
2 范春辉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0 195 7.0 11.0
3 王家宏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6 377 11.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3)
二级引证文献  (1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腐殖化
溶解性有机质
pH
紫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月刊
1000-0593
11-2200/O4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钢铁研究总院
82-6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56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12772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