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难降解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为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及指导区域农业管理措施增强土壤固碳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进行,设有秸秆还田模式下5、10、15、20、25和30年棉田连作小区(标记为5、10、15、20、25和30年),无秸秆还田模式下1、5、10和15年连作小区(标记为CK1、CK5、CK10和CK15),共计1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土壤初始背景值相近。棉花种植品种为“新陆早46号”,按“30+60+30”宽窄行距配置,采用膜下滴灌,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9.8万株。全生育期滴灌11次,滴灌总量5400 m3·hm-2,共施纯N 495 kg·hm-2,用氮肥的30%作基肥,于棉花收获后结合翻耕施入,其余70%氮肥作追肥随水滴施,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管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60 cm土层总有机碳(TOC)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TOC含量逐渐升高,连作30年棉田土壤TOC含量最高;秸秆还田处理下各连作棉田0~20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难降解组分(酸解残余碳)含量与活性组分含量呈相反的趋势。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地增加长期连作棉田0~6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组分和难降解组分的含量,且各组分含量均为0~20>20~40>40~60 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下0~6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指数(LIc)均小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且除连作15年外,随连作年限增加LIc呈下降趋势,30年时达到最低,3个土层连作30年LIc比连作5年分别降低了42.86%、49.21%和48.45%;而秸秆还田条件下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难降解指数(RIc)均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且表现出与活性指数(LIc)相反的趋势,随连作年限增加RIc呈增加趋势,30年时达到最大,3个土层连作30年RIc比连作5年分别增加了28.31%、35.02%和40.53%。秸秆还田能够提高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总有机碳和难降解组分含量,减少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并使各组分占总有机碳比例间呈动态变化而保持TOC含量呈稳定增加趋势,使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化,同时增加有机碳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地力。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下褐土易氧化有机碳及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征
秸秆还田
有机碳储量
碳库管理指数
固碳速率
土壤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
连作及秸秆还田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碳排放
土壤总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秸秆还田
长期连作
棉田
有机氮组分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秸秆还田
宁南旱区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矿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还田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变化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活性组分 难降解性 酸水解分组法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7-395
页数 9页 分类号 S153.6
字数 85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03.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7)
共引文献  (1340)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201)
二级引证文献  (10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0(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2(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3(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4(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5(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6(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7(6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9)
200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1)
2009(4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10(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1(22)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9(58)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20(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活性组分
难降解性
酸水解分组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