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浙江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与病理、Hp感染的关系,为中医药早期干预、防止病情演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设计中医证型问卷调查表.(2)选取180例内镜诊断为CAG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3) C-14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4)常规HE染色,同一高级职称病理科医生进行病理学诊断电镜观察,并进行病理分级积分.(5)统计分析CAG不同中医证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CAG中医各证型间Hp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Hp感染由高到低依次是肝胃不和>痰湿凝结>瘀毒内阻>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双亏.CAG中医各证型间胃镜病理学分级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Hp表达存在差异,且实证阳性感染率较虚证更高,但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推荐文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型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诊断
中医证型
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中医证候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分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证候
类肝胃不和证
类肝胃郁热证
类脾胃虚弱证
类胃热内蕴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型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诊断
中医证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病理 Hp感染关系分析
来源期刊 浙江临床医学 学科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型 幽门螺旋杆菌 病理分级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诊治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1-2123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芝芸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研究室 69 590 14.0 20.0
2 刘庆生 杭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 28 136 7.0 11.0
3 张洁 杭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 15 75 5.0 8.0
4 桑怡 杭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 11 50 4.0 6.0
5 蔡丹莉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研究室 17 114 7.0 10.0
6 来丽群 杭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 8 46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83)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型
幽门螺旋杆菌
病理分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临床医学
月刊
1008-7664
33-1233/R
大16开
199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88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67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