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岷江干旱河谷生境恶劣,植物种群呈斑块状单物种聚集分布,研究植物斑块及斑块下土壤种子库的特征,有利于指导植被的自然恢复更新工作。选择岷江干旱河谷广泛存在的10种植物斑块,进行植物斑块特征的调查及斑块内土壤种子库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金花蚤草(Pulicaria chrysantha)、矮探春(Jasminum humile)、川甘亚菊(Ajania potaninii)、小叶杭子梢(Campylotropis wilsonii)斑块有一定的土壤种子库库容量,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在(890.0±282.233)/m2以上,而马鞍羊蹄甲(Bauhinia faberi)、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斑块和裸斑的种子库库容量较小,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分别为(437.5±260.615)/m2、(145.0±45.917)/m2、(172.5±69.567)/m2和(105.0±40.104)/m2;各植物斑块及土壤种子库中地面芽和高位芽生活型的植物占的比例较大,以禾本科(Poac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植物较多;各植物斑块瞬时种子库物种比例较大,在干旱河谷的大环境下,各植物斑块内的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留存的时间可能均较短;马鞍羊蹄甲、芦苇和竹叶草斑块土壤种子库与相应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的较低相似性(Sorensen相似性指数低于0.369)、极显著负相关性,以及较低的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意味着这3种植物斑块依靠土壤种子库进行自然恢复更新的潜力可能比其他植物斑块更低。此外,裸斑的土壤种子库中存在一定量的种子且长期持续种子库的比例较大(占56%),裸斑具有一定的依靠土壤种子库进行植被恢复的潜力。针对具体的斑块特征,充分利用土壤种子库作为种源,促进现有种子的萌发,改善幼苗的定居环境是今后该区域植被恢复更新工作应更多关注的一种途径。另外,对马鞍羊蹄甲、芦苇、竹叶草斑块辅以适当的人为补充种源等措施也是值得考虑的植被恢复更新途径。
推荐文章
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种子库及其自然更新潜力评估
地上植被
土壤种子库萌发
恢复
物种组成
物种丰富度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丛群落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
岷江
干旱河谷
生态酶化学计量
养分有效性
土壤含水量
岷江干旱河谷5种乡土植物的出苗、存活和生长
干旱河谷
乡土物种
微生境
幼苗定居
植被恢复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特征
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
土地利用类型
有机碳
易氧化态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岷江干旱河谷不同植物斑块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地上植被 土壤种子库 物种组成 物种丰富度 植物斑块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2-609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48.12
字数 75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04.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1)
共引文献  (23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3(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上植被
土壤种子库
物种组成
物种丰富度
植物斑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