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关于细胞重编程问题的探讨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从汉斯·斯佩曼提出“胚胎诱导”概念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约翰·戈登成功获得了经过体细胞核移植发育而来的爪蟾,再到1996年世界首例克隆哺乳动物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生物学家终于证实了高等动物的体细胞核能够通过核移植的方式重新建立多能性,但这一方法面临着很多社会伦理学问题,无法应用于医学实践。直到2006年Yamanaka小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成功地绕过了这些伦理问题,诱导重编程才成为了当今干细胞生物学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在诱导多能干细胞领域,我国一直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更是在iPS技术的优化、机制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作出了令世界瞩目的贡献,就这几方面做一综述。
推荐文章
诱导多能干细胞相关载体的研究进展
诱导多能干细胞
病毒载体诱导
质粒载体诱导
酶切系统诱导
重组蛋白诱导
诱导效率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诱导效率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重编程
效率
诱导方法
文献综述
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
诱导多能干细胞
重编程
肿瘤形成
诱导效率
替代因子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瓶颈
干细胞
诱导
诱导多能干细胞
神经系统疾病
疾病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学科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体细胞重编程 表观遗传学 机制 重编程临床应用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特约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8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5.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霞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2 44 4.0 6.0
2 高绍荣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9 11 2.0 3.0
3 许锴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1)
共引文献  (115)
参考文献  (6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37)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9(60)
  • 参考文献(19)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0(2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0)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体细胞重编程
表观遗传学
机制
重编程临床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技术通报
月刊
1002-5464
11-2396/Q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18-9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80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539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