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原子能科学技术       
摘要: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对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PRHR‐HX)运行初始阶段进行了数值模拟。一回路的入口温度及流量采用RELAP5的计算结果,并以此作为CFD计算的边界条件。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处理C型管束区,添加管束区分布阻力。通过商业CFD软件FLUENT 计算得到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 )侧冷却剂的三维温度及速度分布,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 UDF 完成一回路侧与IRWST侧的耦合换热计算,获得一回路温度分布及换热量。计算结果表明,随着IRWST 内冷却剂温度升高,换热器热负荷降低,并出现明显的热分层现象,同时证明采用多孔介质模型与耦合换热计算是分析PRHR/IRWST系统瞬态热工水力特性的有效方法。
推荐文章
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优化设计研究
AP1000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管束排列
节距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瞬态特性数值分析
余热排出系统
自然循环
瞬态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换热能力数值分析
来源期刊 原子能科学技术 学科
关键词 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 自然对流 耦合换热 多孔介质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反应堆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2-1038
页数 7页 分类号 TL3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38/yzk.2015.49.06.1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光辉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76 810 13.0 21.0
2 秋穗正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71 777 13.0 19.0
3 田文喜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05 422 9.0 16.0
4 谢永诚 54 190 7.0 11.0
5 丛腾龙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0 43 4.0 6.0
6 蒋兴 12 45 4.0 6.0
7 张文文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9 2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
自然对流
耦合换热
多孔介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能科学技术
月刊
1000-6931
11-2044/TL
大16开
北京275信箱65分箱
1959-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719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79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