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梅归参颗粒对变应性豚鼠鼻炎(AR)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法构建豚鼠AR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治疗21 d,每7天记录豚鼠行为学得分,并采用ELISA法测定末次给药1.5 h后血清中的O-VA-IgE、IFN-γ、IL-4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梅归参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豚鼠鼻炎行为学分数,显著升高IFN-γ含量,显著降低IL-4、IgE含量,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归参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IFN-γ水平,抑制IL-4和IgE的分泌,最终使得Th1/Th2比值提高而实现的.
推荐文章
左归丸与右归丸对EAE大鼠血浆Th1/Th2平衡的影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细胞因子
左归丸
右归丸
调节Th1/Th2平衡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胶质瘤细胞
细胞因子
Th1/Th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TT
IgD对人外周血Th1/Th2、Th17/Treg亚群及核转录因子的影响
免疫球蛋白D(IgD)
T细胞亚群
核转录因子
表达
失衡
慢性心理应激对小鼠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慢性心理应激
Th117h 2 型细胞因子
行为
免疫功能
小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梅归参颗粒对变应性鼻炎豚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IgE和Th1/Th2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临床医学工程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梅归参颗粒 变应性鼻炎 IgE Th1/Th2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6-1137,11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5.5|R765.21
字数 28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659.2015.09.113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5)
共引文献  (11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梅归参颗粒
变应性鼻炎
IgE
Th1/Th2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医学工程
月刊
1674-4659
44-1655/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307号
46-130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21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