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实现编码器测角精度的高精度测量,介绍了应用多面棱体和自准直仪组合测量编码器测角精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多面棱体坐标系和自准直仪测量坐标系,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推导了塔差对测角精度测试结果影响的精确模型.结果表明,编码器转轴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会影响编码器测角精度的测量结果.测量误差随编码器的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近似成平方关系.测量误差随随编码器的倾斜方向改变,倾斜方向角为0°或180°时,测量误差最小;倾斜方向角为90°或270°时,测量误差最大.当倾斜角度为5′时,引入的测量误差为0.11″~0.48″,这对于Ⅰ~Ⅲ级编码器的测试是不能忽略的.根据被测编码器的精度等级将塔差控制在恰当的范围内,给出了不同精度等级编码器测试时塔差的控制要求.
推荐文章
车载站三轴天线座测角精度分析
三轴天线座
测角精度
测控系统
坐标转换
一种基于光电编码器的高精度测速和测加速度方法
光电编码器
测速
测加速度
脉宽误差
旋转变压器用高精度编码器的设计
旋转变压器
编码器
精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坐标变换分析塔差对编码器测角精度测试的影响
来源期刊 光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测量 误差分析 坐标变换 光电编码器 测角精度 塔差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仪器,测量与计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5-17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P212.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AOS201535.051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朝晖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57 364 10.0 16.0
2 赵建科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39 170 8.0 10.0
3 周艳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2 55 4.0 7.0
4 李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35 273 11.0 16.0
5 潘亮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1 91 5.0 9.0
6 赵怀学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8 13 3.0 3.0
7 田留德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1 33 4.0 5.0
8 龙江波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6 6 1.0 2.0
9 段亚轩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4 3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2)
共引文献  (12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2(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3(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测量
误差分析
坐标变换
光电编码器
测角精度
塔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学报
半月刊
0253-2239
31-1252/O4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4-29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61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301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