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通胃阳”一说,以升降为契机,燮理阴阳。叶氏继承了《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上主张“治胃与脾迥别”,治脾宜燥宜升,治胃宜润宜通。在用药上叶氏指出“非半夏之辛、茯苓之淡,非通剂矣”,故其常以辛味药如半夏、生姜、厚朴、枳实等,淡味药如荷叶、茯苓、竹茹等作为通阳用药。茯苓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共出现1058次,是叶天士“通胃阳”学说中重要的一味药物,善通胃阳,引阳入阴。叶氏通过不同气味配伍,无论甘凉濡润、辛热开浊通阳,亦或温润柔剂、淡渗通阳,均配以茯苓才能达到通胃阳之功效。研究旨在对其理论内涵及临床用药规律的初步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浅析“通补胃阳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胸痹
冠心病
胃阳虚
通补胃阳
冯五金运用升阳益胃汤临证思路探析
升阳益胃汤
临证思路
慢性腹泻
眩晕
冯五金
孙娟运用益胃通阳法治疗小儿外感湿热病经验
益胃通阳法
外感湿热病
小儿
温病
孙娟
通阳法论治糖尿病黄斑水肿初探
通阳法
糖尿病黄斑水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茯苓通胃阳探析
来源期刊 吉林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茯苓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胃阳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 ?方药纵横?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2-954,95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
字数 36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5.09.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华 38 152 7.0 11.0
2 孙芳园 18 44 4.0 6.0
3 杨豪杰 17 24 2.0 4.0
4 马金苗 4 3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7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茯苓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胃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中医药
月刊
1003-5699
22-1119/R
大16开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4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2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