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先秦至宋元时期的医家经历了“巫医”“道医”“儒医”3个阶段,但社会地位普遍低下。自唐朝中后期之来,医家的地位相对要高于以往,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定统一,尚文重医的社会形势与风气;②三教并存,和谐发展的政策与现象;③养生思想的普遍盛行;④文士的智力支持;⑤保全生命的实际需求。虽然唐朝中后期真正的儒医学派并未形成,但“文士知医”的现象为宋代儒医的盛行打下了基础。
推荐文章
唐代文士刘禹锡通医研究
文士
通医
刘禹锡
唐代宫廷中的女医探究
唐代
官方
女医
教育
选拔
论社会建构主义形成的理论根源
社会建构主义
理论根源
科学知识
"医"之三维:作为社会活动、社会角色和社会制度之"医"
三维之'医'
医理
医术
新冠肺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唐代“文士知医”的社会根源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文士知医” 唐代 儒医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7-22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092
字数 39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5.02.07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成祥 52 149 8.0 10.0
2 孙海媛 4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士知医”
唐代
儒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