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近5年来剖宫产率下降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有效可行的措施.方法 对2008-2012年住院分娩的23 14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份剖宫产率和剖宫产主要指征的构成比及顺位的变化,以及阴道助产率、无痛分娩率、导乐率等.结果 从2008-2012年剖宫产率由53.88%下降至36.94%,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但平均剖宫产率44.22%;阴道助产率从2008年0.54%上升至2012年2.50%,导乐率从2008年1.36%上升至2012年12.57%;无痛分娩率从2008年2.45%上升至2012年16.19%;会阴侧切率从2008年79.04%下降至2012年55.95%.但剖官产主要手术指征排序顺位有了变化,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始终在前2位,疤痕子宫在后2年上升位居第一,分别是31.54%和32.32%,胎儿窘迫、难产及羊水过少排序顺位逐渐下降,巨大儿、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呈上升趋势.结论 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但平均剖宫产率仍高,社会因素及疤痕子宫仍占一半以上比例,降低剖宫产率,仍需产科医护人员、麻醉医生、行政领导和孕妇等共同努力.
推荐文章
5年剖宫产及相关因素分析
剖宫产术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相关因素
近5年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分析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影响因素
变化
10年间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降低
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5年间剖宫产率下降的相关因素浅析
来源期刊 中华全科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官产指征 社会因素 疤痕子宫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妇幼卫生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0-422,429
页数 分类号 R719.8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10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09)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6)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剖宫产率
剖官产指征
社会因素
疤痕子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11-5710/R
大16开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26-20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38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979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