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自然修复主要通过封山育林、禁止农作、禁牧禁伐措施,减少人类对环境的扰动,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演替能力,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自然修复作为一种成本低、无污染的生态修复手段很早就受到人们重视,但关于自然修复适用范围的研究较少.为了正确认识自然修复的适用性,选择了我国南方红壤地区长期遭受严重土壤侵蚀危害的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期自然修复样地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在坡度条件为20%-30%下,当植被覆盖度低于20%的退化阈值时,严重的土壤侵蚀引发的土壤肥力损失将导致生态系统自我退化,自然修复不仅无法改善当地的生态系统,反而会引起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自然修复并不适合所有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退化到一定程度时,退化生态系统必须通过人工干预来修复.因此,必须探索适合当地的生态修复模式,在生态系统退化突破阈值时,红壤丘陵区应通过恢复土壤肥力、促进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加、综合提高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典型红壤区自然生态修复的适用性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生态阈值 生态修复 植被覆盖度 物种多度 土壤肥力 生态系统
年,卷(期) 2015,(1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48-6156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40121016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钟炳林 8 37 4.0 6.0
2 岳辉 6 51 5.0 6.0
3 曹世雄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 107 5.0 10.0
4 马华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10)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态阈值
生态修复
植被覆盖度
物种多度
土壤肥力
生态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