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CS2为酯化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为接枝单体,经交联-酯化-接枝制得交联型木薯淀粉黄原酸酯-g-AA/AM,进一步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得到复合变性淀粉微球.考察了诸因素对合成的影响,确定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酯化反应的m(NaOH):m(干基淀粉)=0.08:1.00,m(CS2):m(干基淀粉)=0.882:1.000,酯化时间4h,酯化温度35℃;接枝反应的m(单体):m(干基酯化淀粉)=0.8:1.0,引发剂浓度0.289mol/L,接枝温度35℃,接枝时间3.5h.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交联型木薯淀粉黄原酸酯-g-AA/AM微球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含铬废水的吸附研究表明,交联型木薯淀粉黄原酸酯-g-AA/AM微球对铬(Ⅵ)的去除率可高达97%以上.
推荐文章
磁性印迹交联AA/AM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微球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
磁性印迹微球
离子印迹
铜离子吸附
木薯淀粉磁性微球的结构表征及其对溶菌酶的吸附性能
木薯淀粉
磁性微球
溶菌酶
吸附
动力学模型
淀粉黄原酸酯——天然橡胶胶乳粘合剂的研制
淀粉黄原酸酯
天然橡胶胶乳
粘合剂
淀粉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木薯淀粉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接枝共聚
结构表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交联型木薯淀粉黄原酸酯-g-AA/AM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期刊 化工新型材料 学科
关键词 木薯淀粉衍生物微球 合成 重金属吸附 表征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0-162,169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和平 49 127 5.0 9.0
2 杨旭 2 2 1.0 1.0
3 武冠亚 2 2 1.0 1.0
4 袁金伟 4 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木薯淀粉衍生物微球
合成
重金属吸附
表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新型材料
月刊
1006-3536
11-2357/TQ
大16开
北京安定门外小关街53号
82-816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024
总下载数(次)
55
总被引数(次)
583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