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梅花针结合药物灸治疗脾虚湿盛型蝶形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脾虚湿盛型蝶形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以梅花针结合药物隔姜灸背俞穴为主并体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面部围刺结合体针治疗,两组治疗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嘱患者注意防晒和休息,调节情志、饮食和睡眠.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3.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损面积、皮损颜色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梅花针结合药物隔姜灸治疗脾虚湿盛证黄褐斑临床疗效显著,可应用于临床.
推荐文章
"阴阳互引"隔姜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肥胖症
脾虚湿阻
阴阳互引
隔姜灸
基于“脾虚失运”理论 运用膏方结合火针治疗黄褐斑验案
黄褐斑
肝斑
蝴蝶斑
膏方
火针
脾虚失运
纳晶联合皙毓黄褐斑贴敷料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纳晶;
皙毓黄褐斑贴;
敷料治疗;
黄褐斑;
皮肤镜;
满意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梅花针结合药物隔姜灸背俞穴治疗脾虚湿盛型黄褐斑32例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湖南中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褐斑 脾虚湿盛证 针刺疗法 梅花针 药物隔姜灸 背俞穴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针推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1
页数 分类号 R248.2|R24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宁 34 147 6.0 11.0
2 魏玮 8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7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褐斑
脾虚湿盛证
针刺疗法
梅花针
药物隔姜灸
背俞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中医杂志
月刊
1003-7705
43-1105/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42-7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3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14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