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即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多系统感染性疾病。伯氏疏螺旋体本身并不具有生物活性,不能分泌毒力因子,其唯一的致毒因子为外膜脂蛋白。其中,外膜脂蛋白C(OspC)相对于外膜蛋白A(OspA)以及鞭毛蛋白来说,其分子量较大。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OspC在宿主体内能引起早期免疫反应;同时OspC 抗原性强,免疫OspC后可以检测出,血清中抗体的浓度明显上升。因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对OspC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推荐文章
伯氏疏螺旋体膜蛋白BmpA研究进展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莱姆关节炎
伯氏疏螺旋体膜蛋白
伯氏疏螺旋体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分型研究
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及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伯氏疏螺旋体
致病性
组织嗜性
免疫反应
伯氏疏螺旋体与苍白密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的免疫交叉反应抗原研究
莱姆病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蛋白免疫印迹法
交叉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伯氏疏螺旋体膜蛋白OspC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医药科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OspC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14
字数 261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佳婕 昆明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热带医学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OspC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药科学
半月刊
2095-0616
11-6006/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座)708-2室
82-519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746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800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