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20年,周作人提出了"抒情诗小说"一说,肯定淡化小说情节的抒情性作品,认为这既是借鉴外国小说写法又与中国强大的抒情诗文传统相结合的做法,特别具有"现代的眼光"."抒情诗小说"这一概念由此进入现代文学研究视野.而作为对这一类型小说命名人周作人而言,其所提倡的"抒情小说"观可以视为周作人文学思想的重要一环,其关联着周氏"文艺宽容观"、"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及"个性的文学"等重要的文学理论主张以及周作人对文学本质的自我认识,同时"抒情诗小说"对"五四"乃至"五四"以后的文学理论建设和小说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考察周作人这一"抒情小说"观,不仅有利于加深对周作人的文学思想的了解,也能以此为基点梳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理论的发展源头,对周作人的"抒情诗小说"观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推荐文章
消弭在谄谀里的政治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
接受环境
诗性
民间化
个性化
失衡的天平--论中国现代抒情诗的情感特征
中国现代抒情诗
自我情感
群体关怀(情感)
失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周作人的"抒情诗小说"观
来源期刊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周作人 抒情诗小说 文艺宽容观 个性的文学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艺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4
页数 5页 分类号 I82
字数 908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婷 10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周作人
抒情诗小说
文艺宽容观
个性的文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月刊
1672-8882
23-1553/G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鞍山街2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9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0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