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并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而新闻当事人或说被报道对象就像进入到了风暴的中心,被卷进了新闻事件中,接受着洗礼和考验.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要通过对他们的采访报道传达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信息,更是希望用新闻报道中当事人的经历来鼓励受众或引起受众的警惕和思考,避免一些不利情况的再次发生,带给大众正面的影响,或者就是希望通过新闻采访对被采访对象起到救助的作用.除非是极个别不配被称为记者的人恶意报复,否则不会有一条新闻的目的是为了伤害报道对象.可就在前提初衷正确的情况下,新闻采访中对被报道对象的伤害却时有发生.针对这个问题,美国专业记者协会1996年修订的《专业记者守则》中特意增加了“最小伤害”的条文,约束记者们在采访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被采访对象的伤害;而我国也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提出了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的时候,要注意“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那么,在新闻采访中对报道对象的伤害有哪些种类和表现,它们带来的危害是什么,同时在分析他们出现原因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够避免这种伤害的出现,才是本文或者说是新闻从业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推荐文章
电视新闻采访对采访对象的心理把握核心探索
电视新闻
采访
采访对象
心理把握
新闻记者如何在采访中观察事物
新闻记者
采访
观察
如何在新闻采访中提高提问质量的方法
记者
新闻采访
提高提问质量
方法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有效运用
情感引导
人物新闻
采访报道
运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如何在新闻采访中避免对报道对象的伤害
来源期刊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学科
关键词 新闻采访 报道对象 伤害 新闻伦理失范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教研视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731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云丹 15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闻采访
报道对象
伤害
新闻伦理失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530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544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