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不同诊断手段与治疗方法,提高对其认识、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4例小儿SMAS病例.14例患儿均做空腹和饮水或饮奶后两次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O)夹角,以及夹角处十二指肠内径(d)与近段十二指肠内径(D).其中7例同时做X线钡餐检查,8例做胃镜检查.结果:(1)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4例均清楚显示SMA,4例SMA与AAO夹角在20°~30°,8例在15°~20°,2例<10°;14例均清楚显示空腹时SMA与AAO夹角处十二指肠受压变窄,近段十二指肠扩张,D值平均为15 mm,d值平均为10 mm,D/d≥1.5;14例饮水或饮奶后,近段十二指肠扩张更显著,D值平均为20 mm,d值平均为10 mm,D/d≥2.0.(2)7例同时做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X线钡餐检查,均显示存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对患儿随访2~24个月,14例经内科保守治疗,8例治愈,6例好转.结论: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影像学检查有优势,空腹和饮水或饮奶后两次超声检查成为目前主要的诊断手段;随着肠内、肠外营养技术的发展,小儿经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外科手术应慎用.
推荐文章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中西医治疗
病因
诊断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
CT血管成像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5例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上消化道造影
手术方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方法的探讨
来源期刊 中外医学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年,卷(期) 2015,(33)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体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12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445
字数 16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33/j.cnki.cfmr.2015.33.06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耿岚岚 26 63 5.0 6.0
2 龚四堂 44 339 8.0 17.0
3 杨敏 18 48 5.0 6.0
4 陈佩瑜 13 35 4.0 5.0
5 符柳江 5 8 2.0 2.0
6 许朝晖 5 15 2.0 3.0
7 梁文青 3 9 1.0 3.0
8 周欣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诊断
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医学研究
旬刊
1674-6805
23-1555/R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5号院
14-83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5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447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