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双极性指标与DSM-Ⅴ在筛检双相障碍患者中的识别效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0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双极性指标(BPX)、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学手册第五版(DSM-Ⅴ)、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进行评估,以ICD-10临床诊断为标准,比较BPX、DSM-Ⅴ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PX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82.98%、83.33%、57.89%、95.12%,DSM-Ⅴ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8.46%、96.81%、84.17%、76.92%、85.05%。不典型抑郁、自杀企图史、既往情感发作总次数≥4次、病情完全缓解是双相障碍患者的高危因素。结论双极性指标在筛查双相障碍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有助于提高双相障碍患者的识别率。
推荐文章
心境障碍问卷对青年和老年首发双相障碍诊断效果比较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心境障碍问卷
青少年
老年人
基于 DSM -5的单双相抑郁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复发性抑郁
双相抑郁
临床特征
DSM-5
ICD-11与DSM-5关于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异同
ICD-11
DSM-5
双相障碍
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因素研究
双向情感障碍
自我效能感
相关因素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极性指标与DSM-Ⅴ标准在筛检双相障碍患者中的识别效能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当代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抑郁 双极性指标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学手册第五版
年,卷(期) 2015,(1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6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9.6+9
字数 288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芳 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三科 11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8)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相障碍
抑郁
双极性指标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学手册第五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当代医药
旬刊
1674-4721
11-5786/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1座)8B02室
2-515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911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1528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