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是导致大安油田泉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物性变差最主要的成岩作用。研究区储集层压实程度为中等,压实破坏程度与储集层复合砂体厚度、分选系数、泥质含量等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胶结作用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变差的又一重要因素。区内胶结作用强度较弱,胶结作用减孔率与相对构型界面的位置、石英绝对含量、碎屑组分含量和杂基含量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溶蚀作用对区内储集层物性的改善程度相对较小。溶蚀作用增孔率与复合砂体厚度、杂基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改造程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反映砂体的垂向叠置关系、河道厚度规模、水动力强度等沉积特征对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强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推荐文章
吉林两井油田下白垩系泉头组四段低渗透储层孔隙成因与储渗单元特征
岩石微相
低渗透储层
孔隙成因
次生孔隙
储渗单元
川西丰谷构造上三叠统须四段特低渗储层成岩储集相与成岩演化序列
川西拗陷
丰谷构造
须四段
特低渗储层
成岩储集相
成岩演化
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三、四段碳酸盐胶结物分布及其主控因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松辽盆地
泉头组
碳酸盐胶结物
成岩作用
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低渗透储层
致密砂岩
非常规储层
沉积相
成岩作用
松辽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定量研究
来源期刊 古地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泉头组 泉四段 成岩作用 特低渗-超低渗 储集层 孔隙演化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古地理学及矿产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1-264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618.3
字数 99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05/gdlxb.2016.02.01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3)
共引文献  (717)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77)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3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7(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8(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1(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松辽盆地
泉头组
泉四段
成岩作用
特低渗-超低渗
储集层
孔隙演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地理学报
双月刊
1671-1505
11-4678/P
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0号石油大学
2-73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9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