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的愈加深入,生物特征所涉及到的人的隐私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生物特征加密结合了生物识别技术和加密技术,将生物特征和密钥融合,使得密钥和生物特征本身都很难从系统存储的模板中获取,当且仅当活体生物特征提交给系统时密钥才会重新生成.生物特征加密的天然模糊性必然要求相应的加密技术具备容错性,基于模糊身份的公钥加密可自然用于生物特征加密.为弥补直接使用模糊身份加密造成的开销大的不足,也为了更精确的进行指纹识别,本文从模糊身份加密出发,构造了一个标准模型下新的自适应安全的模糊身份加密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密钥共享算法构造了双阈值的指纹生物特征加密方案.与已有的指纹加密方案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案不仅在开销上优于直接使用模糊身份加密的指纹加密,还能分别从全局与局部两方面完成指纹的识别与加密,使得方案更具实用性.同时经过数学证明,本文提出的加密方案在标准模型下是自适应安全的.
推荐文章
基于趋势感知协议指纹的Skype加密流量识别算法
加密流量识别
Skype
协议指纹
异常相似度
一种基于指纹加密的网络身份认证方案
指纹识别
身份认证
数据加密
网络安全
基于指纹加密保护的USB Key安全方案
USB Key
指纹加密
信息安全
一个基于指纹生物特征识别的网上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
远程教育
计算机网络
网上在线考试
信息安全
安全设计
图像识别
指纹识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更高效的指纹生物特征加密
来源期刊 密码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生物特征加密 指纹 自适应安全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70
页数 14页 分类号 TP309.7
字数 106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68/j.cnki.jcr.0001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凯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8 74 4.0 8.0
2 陈洁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9 55 4.0 6.0
3 高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10 21 3.0 4.0
4 郑长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特征加密
指纹
自适应安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密码学报
双月刊
2095-7025
10-1195/TN
小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永翔北路9号
201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4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