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成分献血招募模式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安全的影响,为制定成分招募和采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前后的成分采集人次、成分献血者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对成分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和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分析,对不同成分献血者类型的初筛检测合格率和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比较。结果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现场保留献血者比例由17.6%上升至31.9%,互助献血率由24.3%下降为13.4%;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由66.5%上升至74.5%(x2=195.4,P<0.001),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由0.88%下降为0.44%(x2=13.01,P<0.001)。结论成分献血者主动招募是稳定并不断壮大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最有效的手段和策略,现场保留则是相对高效、安全和最经济的主动招募方式。
推荐文章
如何做好成分献血者电话招募
AIDET
沟通
电话招募
成分献血者
互联网+成分献血招募与预约的应用效果分析
“互联网+”
成分献血招募
腾讯QQ群
微信公众平台
短信平台
乡镇无偿献血招募措施探讨
乡镇
无偿献血
宣传
招募
利用主题活动做好献血者招募
无偿献血
主题活动
献血者
招募
社会营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的效果评价
来源期刊 临床输血与检验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成分献血 招募模式 献血者保留 血液安全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血液管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7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193.2
字数 21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来海凤 5 22 3.0 4.0
2 詹霞华 5 15 2.0 3.0
3 冯晴 37 105 5.0 7.0
4 孔福仙 16 44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成分献血
招募模式
献血者保留
血液安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输血与检验
双月刊
1671-2587
34-1239/R
大16开
合肥市庐江路17号省立医院内
26-186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2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