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是湘西及武陵山地区体型最大而典型的洞栖型菊头蝠,2016年1~4月对其冬眠期间在喀斯特洞穴中的栖点选择模式进行了初步调查。在湘西州境内所调查的28个洞穴中,仅于11个洞穴中发现并记录了其孤居倒挂的20个个体。冬眠期间,多数大菊头蝠的栖点高度介于0.5~3 m,安全性低,易受到人为干扰或其他动物可能的捕食。栖点位置主要选择在离洞口距离20~40 m的范围内,该洞段的微环境易受到洞外天气或气象因子的影响,其体温变化的幅度也较大,介于7℃~17℃之间,并与该洞段栖点的微环境温度呈正相关。针对该物种的生存现状及生态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种群保护建议。
推荐文章
菲菊头蝠冬眠期的精子储存
菲菊头蝠
精子储存
冬眠
生殖腺
形态和声波相似的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的共存机制
形态
声波
菊头蝠
食性分析
生态位
共存
中华菊头蝠的栖息生态特征及种群保护
中华菊头蝠
栖息生态
洞栖性蝙蝠
生态保护
翼手目
溶洞
湘西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菊头蝠冬眠期栖点选择的初步调查
来源期刊 世界生态学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 栖点选择 喀斯特洞穴(溶洞) 冬眠期 武陵山 种群保护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Q9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志霄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62 393 10.0 17.0
2 张佑祥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51 225 7.0 13.0
3 王敏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5 37 4.0 5.0
4 吴涛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5 10 2.0 2.0
5 龚小燕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0 9 2.0 2.0
6 黄太福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5 10 2.0 2.0
7 彭乐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5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
栖点选择
喀斯特洞穴(溶洞)
冬眠期
武陵山
种群保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生态学
季刊
2324-7967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19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