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我国在推进碳减排工作中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实践。但是由于现行环境管理推进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使得我国的碳减排工作困难重重。因此,我国必须探寻一种新型的碳减排制度,提高我国碳减排领域的效率,降低减排成本。国际社会上碳排放强度提出后,显示出其对经济增长和治理环境问题的重要作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提出了基于碳强度指标的自愿减排的目标。因此,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方法,提出建立碳强度约束下的碳金融市场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制度选择。最终得出结论,我国需要从特殊国情出发,将碳强度与碳市场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基于碳排放强度指标减排的碳金融市场。并需要在限定排放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买卖主体,完成碳强度指标与碳总量指标的转化,最终实现分行业、分地区的碳交易。
推荐文章
中国碳金融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
碳金融
低碳经济
随机前沿分析
有效性
中国建立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必要性
碳金融市场
发展现状
问题分析
必要性
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现状及碳金融模式初探
碳排放交易市场
碳配额政策
自愿减排政策
碳金融创新
关于加快我国天然气金融市场发展的思考
中国
天然气产业
金融市场
产融结合
融资渠道
交易风险
交易中心
价格发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排放强度约束下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制度选择
来源期刊 可持续发展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强度 碳金融市场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9
页数 7页 分类号 F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琳晴 6 13 2.0 3.0
2 刘婧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7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候变化
碳强度
碳金融市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可持续发展
季刊
2160-7540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41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