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当下后现代主义语境中,以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发现了语言对主体的控制或颠覆力量后,历史感不断被淡化,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差异、异质、边缘、碎片、不确定等范畴。在此背景下詹姆逊所提出的'永远历史化'策略有其深刻的原因,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阐释策略来突显文本背后的历史和能动性。但詹姆逊的'永远历史化'观点遭到了伊格尔顿的批判。伊格尔顿对詹姆逊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文章细致地阐述伊格尔顿对詹姆逊'永远历史化'观点的批判,发掘其理论立场和逻辑出发点,理清其批判的真实目的所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化和文学批评的任务指清方向。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如何解读历史:来自伊格尔顿对詹姆逊“永远历史化”策略的批判
来源期刊 外国美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詹姆逊 永远历史化 伊格尔顿 文学批评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133
页数 19页 分类号 I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晓鸿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 26 47 4.0 5.0
2 肖琼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 34 4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詹姆逊
永远历史化
伊格尔顿
文学批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美学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