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卡拉库姆盆地位于中亚地区图兰地台南部,北西走向,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对于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构造属性一直都存在着很多争论,我们根据钻井、地球物理及露头资料,认为卡拉库姆盆地是以增生杂岩为基底形成的一个沉积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具有弧后裂谷的性质.卡拉库姆盆地前侏罗纪的构造演化分为4个阶段:1)石炭纪之前古特提斯洋壳开始俯冲增生;2)石炭纪—早二叠世形成丝路弧;3)晚二叠世—三叠纪马什哈德—北帕米尔弧形成,卡拉库姆盆地处于弧后拉张的位置;4)晚三叠世末伊朗等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卡拉库姆盆地进入短暂的周缘前陆盆地阶段.其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沉积中心在北阿姆河坳陷,木尔加布坳陷和科佩特山前坳陷,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三叠纪发生海侵,部分地区接受海相沉积.岩石类型主要为陆源碎屑岩、火山岩及少量灰岩.
推荐文章
豫西荥阳陆相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及其地质意义
微生物成因构造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陆相生态系
豫西
中天山雅满苏一带三叠纪花岗岩时代讨论
三叠纪
侵入岩
岩石化学
锆石
同位素测年
三叠纪年代地层与生物复苏
古、中生代之交转折期
生物灭绝与复苏
年代地层
早三叠世
安徽巢湖
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进展
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生物地层
事件地层
磁性地层
层序地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卡拉库姆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的构造属性讨论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卡拉库姆盆地 晚二叠世—三叠纪 弧后裂谷 周缘前陆盆地 古特提斯 增生楔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64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38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63-5020.2016.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岩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66 1012 19.0 29.0
2 张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4 3858 32.0 57.0
3 李曰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5 1447 21.0 37.0
4 张光亚 79 2311 26.0 47.0
5 文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 46 5.0 6.0
6 温志新 52 596 14.0 23.0
7 刘亚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7 400 10.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5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卡拉库姆盆地
晚二叠世—三叠纪
弧后裂谷
周缘前陆盆地
古特提斯
增生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