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摘要:
黄河下游宽滩区既是大洪水期行洪通道,具有滞洪、沉沙功能,又是180多万滩区人民居住场所.如何解决保证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自然行滞洪、沉沙功能的发挥这一对矛盾,是治黄工作长期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对比不同滩区运用模式下宽滩区洪水淹没范围、滞洪量和沉沙量,分析宽滩区不同运用模式对滩区滞洪沉沙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和宽滩区安全建设提供有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洪水条件下无防护堤模式淹没范围均大于防护堤模式;中常洪水条件无防护堤模式滞洪量和沉沙量大于防护堤模式;大洪水条件无防护堤模式总滞洪量稍小于防护堤模式、沉沙量大于防护堤模式;两种洪水条件防护堤模式高村以下窄河段滩区漫滩状况均较无防护堤模式严重.
推荐文章
黄河下游典型滩区滞洪沉沙模式设计与分析
运用模式
滞洪沉沙区
防护堤
典型滩区
黄河下游
黄河下游宽滩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黄河下游宽滩区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迁移轨迹
影响因素
黄河下游典型滩区滞洪沉沙调查分析
滞洪沉沙
滩槽冲淤
陆集滩
清河滩
习城滩
黄河下游
黄河下游滩区不同分区治理模式辨析
治理模式
分区治理
滩区
黄河下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下游宽滩区不同运用模式滞洪沉沙效果试验
来源期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宽滩区 运用模式 模型试验 滞洪 沉沙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50
页数 7页 分类号 TV1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6.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恩惠 82 463 11.0 17.0
2 万强 22 38 3.0 4.0
3 夏修杰 10 25 3.0 4.0
4 曹永涛 32 123 7.0 9.0
5 刘燕 15 60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宽滩区
运用模式
模型试验
滞洪
沉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9-640X
32-1613/TV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3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34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