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恒先”并非一个独立的哲学概念,在“恒先无有”这一命题中,“恒”才是表示永恒、恒常、惟一、绝对等终极意义的最高哲学概念,相当于《老子》中的“道”、《周易》中的“太极”、《太一生水》中的“太一”.而“先”只是一个表示“之先”、“之前”的词汇,“恒先”就是“恒”之“先”.“恒先无有”命题的思想内涵是:“恒”是最高的、最初的存在,在“恒”之“先”什么都没有,“无有”就是“恒”的本质特性、本质规定.“恒先无有”就是通过对“有”的否定来突出“恒”的本质特性是“无”,以此来确立“恒”作为哲学最高概念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论通常都是用这种“寻找最先”的方式来解释万物生成的终极根源的,这个终极根源被确认的标志就是在它之“先”是“无”或“无有”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个宇宙生成论确认了在其提出的核心范畴之“先”是“无”或“无有”的状态,就意味着确立了该范畴作为终极性的最高存在的地位,就成功地完成了对它的哲学论证.
推荐文章
《恒先》的宇宙生成论及其思想价值
《恒先》
“或”
“气”
“有”
生成论
恒流管扫描电路分析
恒流管
扫描电路
非稳系数
改进系数
电源利用系数
非线性系数
谈“恒成立”之策略
任意
不等式
定义域
模糊控制在变桨距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中的应用
风力发电机
模糊推理
桨叶节距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宇宙万物的始基:“恒”还是“恒先”?——“恒先无有”释读之我见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史 学科
关键词 恒先 无有 生成论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恒先》再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7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白奚 42 419 13.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恒先
无有
生成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史
双月刊
1005-0396
11-3042/B
大16开
北京建内大街5号
2-39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8
总下载数(次)
4
相关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popss-cn.gov.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马列·科社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