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系统级封装(SIP)所容纳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密度迅速增加,传统的散热方法(热通孔、风冷散热等)越来越难以满足系统级封装的热管理需求。低温共烧陶瓷(LTCC)作为常见的封装基板材料之一,设计并研制了三种内嵌于 LTCC 基板的微流道,其中包括直排型、蛇型和螺旋型微流道(高度为0.3 mm,宽度分别为0.4,0.5和0.8 mm)。通过数值仿真和红外热像仪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微流道网络结构、流体质量流量、雷诺数、材料热导率对内嵌微流道 LTCC 基板换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去离子水的流量为10 mL/min,热源等效功率为2 W/cm2时,直排型微流道的 LTCC 基板最高温度在3.1 kPa 输入泵压差下能降低75.4℃,蛇型微流道的 LTCC 基板最高温度在85.8 kPa 输入泵压差下能降低80.2℃,螺旋型微流道的 LTCC 基板最高温度在103.1 kPa 输入泵压差下能降低86.7℃。在三种微流道中,直排型微流道具有最小的雷诺数,在相同的输入泵压差下有最好的散热性能。窄的直排型微流道(0.4 mm)在相同的流道排布密度和流体流量时比宽的微流道(0.8 mm)能多降低基板温度10℃。此外,提高封装材料的热导率有助于提高微流道的换热性能。
推荐文章
ZigZag微通道内S-CO2流动传热性能分析
ZigZag微通道
ZigZag角度
单位周期流道轴向长度
传热性能
阻力系数
油封低温冷却器折流板开孔的传热性能
数值模拟
压降
传热系数
三种微槽结构的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微型热管
微槽平板热管
电子器件
薄液膜
弯月面
BaCO3基低温共烧陶瓷基板工艺及性能分析
无机非金属材料
BaCO3基低温共烧陶瓷
玻璃材料
主晶相材料
液相烧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嵌微流道低温共烧陶瓷基板传热性能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微流道 传热性能 强制对流换热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微纳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064126-1-064126-5
页数 1页 分类号 O5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84/HPLPB201628.0641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缪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微系统研究所 31 28 3.0 4.0
2 崔小乐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 16 77 5.0 8.0
3 金玉丰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 14 60 5.0 6.0
4 胡独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 2 8 2.0 2.0
5 方孺牛 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研究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温共烧陶瓷
微流道
传热性能
强制对流换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