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先秦至两汉,人们对植物的认知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体现在各类文本对植物不同的描述中。第一种是努力弥合本体与喻体间差异的,以《说文解字》和诸子著作为代表,文字与意义被连接起来,所指在身体经验与物象的摇摆间渐化为约定俗成。第二种是巫术征兆式的,以《周易》《诗经》与《楚辞》为代表,人事与自然同处于天平两端。第三种是介于想象与现实之间的,以《山海经》《周礼》与方志、农、医类典籍为代表,与前二者不同,植物并非作为能指,而是作为独立的时空标识屹立于文本中。三者均尝试建立起天人对应关系,并以其差异与和同昭示着一种观念:植物定义场域,其中没有任何一种事物可以超越概念的樊笼。
推荐文章
重庆"篷文化"现象及空间形态建构初探
山地城市
篷文化
空间解读
空间形态
论服饰文化中的权力建构与“中国概念”
中国概念
服装设计
权力建构
中国茉莉花文化研究初探
茉莉花
花文化
花卉旅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早期植物文化建构初探
来源期刊 厦大中文学报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植物文化 文字 神话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56
页数 25页 分类号 G1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旭 厦门大学中文系 36 70 5.0 7.0
2 刘美惠 厦门大学中文系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物文化
文字
神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厦大中文学报
年刊
16开
福建省厦门市
201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0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