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刑事裁判公开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提高司法公信力目标的指引下,刑事裁判公开需要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提升裁判结果的可接受性.程序方面要着重于加强庭审的制度化建设,为证人出庭作证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对“媒体审判”进行明确的规制.实体方面要在观念上把可接受性作为刑事裁判公开的终极追求目标,并通过推定、剪裁基础上的说理与论证来构建案件事实,在类型化思考基础上对法律进行靠近常识主义的解释,在论证与修辞基础上提高裁判结果的人文关怀与可预期性.在裁判公开的路径选择上,强化常态化法官职业培训中裁判文书说理的训练和考核,加强裁判文书表达方式的人文关怀,实现裁判文书的全面网上公开.
推荐文章
审判公开与司法公信力提升研究
法治
司法公信力
审判公开
改革
主体间性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路径、问题与线索
主体间性
司法公信力
交往行动
论提高司法鉴定公信力
公信力
司法鉴定
诚信体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旨在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刑事裁判公开研究
来源期刊 法律方法 学科
关键词 裁判公开 可接受性 司法公信力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司法方法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3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699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亚娜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48 128 6.0 10.0
2 孙铜阳 5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
共引文献  (16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2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裁判公开
可接受性
司法公信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法律方法
半年刊
32开
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