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原初意义上的“伤痕文学”给我们展示了:人们对“文革”的记忆是如何通过个人性的记忆转化为集体性的记忆,这种转化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正是这种集体性的记忆,给我们修复和建构了“文革”的历史.然而,在整个新时期文学中“文革”的创伤记忆并没有随着“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文学流派的到来而消失,相反,它是无处不在的,它一直存在于作家的作品中,如王蒙、张贤亮、王安忆、韩少功、阿城、史铁生、张承志、阎连科、王小波、林斤澜、杨显惠等作家,都写过关于“文革”给人造成“伤痕”的作品.只是这一次,它们再也不能引起强烈的社会轰动效果,只能是一种零散的“文革”创伤记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创伤记忆中的“伤痕文学”
来源期刊 金田 学科
关键词 伤痕 政治话语 集体记忆 个人记忆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晓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痕
政治话语
集体记忆
个人记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田
月刊
1003-0832
45-1061/I
16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307
总下载数(次)
77
总被引数(次)
60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