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电针对大鼠脑梗死后灶周神经修复和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2~3月龄、体重100~150 g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复制易卒中肾性高血压(RHRSP)大鼠.待RHRSP模型制备10周后,取平均血压≥180 mmHg、体重400~450 g、无神经缺损症状大鼠,采用电凝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RHRSP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SM)组24只、梗死(CI)组24只和电针(EA)组24只,其中CI组及EA组RHRSP大鼠经左侧颞部开颅,凝闭大脑中动脉复制MCAO模型.参照Garcia评分表对大鼠脑梗死后1d、3d、5d和7d神经运动功能的变化进行评分;HE染色比较梗死灶体积及神经细胞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测各组在7d、14d、21d和28 d时大鼠脑灶周巢蛋白(Nesti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生长相关蛋白-43 (GAP-43)阳性标记细胞数的变化,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SM组、CI组和EA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成功复制RHRSP大鼠75只,10周后MCAO模型成功复制48只;两组在3d、5d、7d比较,EA组Garcia评分明显高于CI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4、2.98、2.93,P均<0.05).低倍镜下可见,EA组在7d、14d、21d时梗死体积较CI组缩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0、3.92、3.45,P均<0.05);其中EA组各个时间点梗死灶周Nestin阳性细胞计数比CI组增殖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5.61、2.84、3.45,P均<0.05);7 d和14d时EA组梗死灶周GAP-43阳性细胞数较CI组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2、2.64,P均<0.05);而EA组7d、21d和28 d时梗死灶周GFAP阳性细胞计数明显低于CI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2.83、3.06,P均<0.05),尤其是7d时差异最显著.结论 电针可上调神经干细胞的潜能,增强梗死灶周神经修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