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2010年6月7—13日发生在福建定海湾的一次东海原甲藻与夜光藻双相赤潮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并探讨了该次双相赤潮生消过程。本次赤潮暴发时海区表层水温范围为22.8~23.2℃,盐度范围为28.24~28.36;本次赤潮暴发后,监测结果显示该海区表层水体中夜光藻的大量存在对东海原甲藻的快速增长无摄食压力,而且在夜光藻大量存在的表层水体中活性磷酸盐及氨氮含量与正常海区相比均明显偏高,另外海区表层水体中东海原甲藻在赤潮暴发后仍能快速生长。
推荐文章
福建省沿岸赤潮生物——东海原甲藻生态探讨
福建北部海域
赤潮
东海原甲藻
东海原甲藻赤潮应急监测
水温
浊度
叶绿素
蓝绿藻
不同起始数量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种间竞争
起始数量
赤潮异弯藻
东海原甲藻
福建长乐海区一次东海原甲藻赤潮生消过程分析
福建长乐
东海原甲藻
赤潮
主成分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福建定海湾一次东海原甲藻与夜光藻双相赤潮浅析
来源期刊 渔业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福建定海 东海原甲藻 夜光藻 双相赤潮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与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6
页数 5页 分类号 Q945.45|X5
字数 34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12/j.cnki.fjsc.2016.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正华 5 33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24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36)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福建定海
东海原甲藻
夜光藻
双相赤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渔业研究
双月刊
1006-5601
35-1331/S
大16开
福建省厦门市东渡海山路7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4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9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