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深圳前海水廊道的建设目的是将前海规划区打造成一个亲水城区,使前海水系变成一个便于调度的整体水系.但是水廊道内水体交换弱,且不断有来自陆域的污染物汇入,大铲湾码头的建设使前海成为一个半封闭式港池,更进一步减弱了水体交换能力.为研究前海湾最佳水环境保护方案,通过现场资料分析与水质物理模型对深圳前海水廊道水动力条件、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廊道水容量有限、流动性差、水交换或污染稀释能力比前海的水体差,而环状水廊道水体交换能力较指状廊道而言又更差,靠自身稀释降解污染物非常困难,通过注水方案可加快水廊道内水体交换扩散,对环状水廊道水质改善尤其明显.
推荐文章
三峡船闸末级闸首超长泄水廊道中阀门
运行方式
空化数
水动力学
阀门
泄水廊道
模型试验
三峡船闸
仿自然鱼道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仿自然鱼道
物理模型试验
水流条件
体型优化
隧洞外水压力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深埋隧洞
外水压力
模型试验
折减系数
增设排水廊道对大坝渗流场的影响分析
三维无压渗流
有限元算法
松驰型
丢单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深圳前海水廊道水体交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人民长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水体交换 物理模型 水动力 水廊道 前海湾 深圳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与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V135
字数 42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16.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莫思平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1 100 5.0 9.0
2 何梦云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体交换
物理模型
水动力
水廊道
前海湾
深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长江
月刊
1001-4179
42-1202/TV
大16开
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38-22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71
总下载数(次)
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