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重点选择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两个遗址为研究对象,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以器物组合、墓葬特征、纹饰及符号图语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分析新石器时代晚期、春秋战国时期至西汉中期最具典型性的巴文化特征。指出以夹砂红褐陶花边口折沿罐和喇叭口罐为主,细绳纹发达,是罗家坝、城坝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特征。矮柄豆、圜底罐和釜,铜兵器钺、矛、柳叶形剑,铜生活用具铜鍪、铜釜和釜甑,是罗家坝、城坝遗址战国时期墓地常见的典型器物;认为手“心”纹之“心”所表征的并非是心脏,而是代表巴人图腾——蛇,该“蛇”形符号也是“巴”字的原形;虎纹符号反映了巴人崇虎的文化习俗;罗家坝遗址器物凤鸟纹的形象应是文献所载的“比翼鸟”,是巴地特有的纹饰;祈禳摆手舞图语和巴人印章,是罗家遗址巴人独具特色的符号标志。
推荐文章
长城抗战遗址文化价值与利用研究
长城抗战
遗址
文化价值
保护和利用
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以苏密古城为例
遗址保护
文化传承
苏密遗址公园
景观设计
郑州仰韶文化遗址繁荣度相关分析
考古地理信息系统(AGIS)
仰韶文化
文化层
文化遗址
文化遗存
可疑遗址
空间分析
基于AISAS模型的文化营销分析—以三星堆遗址“上新”为例
AISAS 模型
营销策略
文化传播
文化营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巴文化典型文化元素研究——以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为例
来源期刊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罗家坝遗址 城坝遗址 巴文化 符号图语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211
页数 30页 分类号 K87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罗家坝遗址
城坝遗址
巴文化
符号图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
年刊
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出版文献量(篇)
2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