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综合核物理、天文和地质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导出在45亿年前太阳系的全部原始类地行星及其某些卫星(包括地球及月球)上,发生过大规模的、持续的铀、钚链式核裂变,释出了巨大的热能,熔化了整个原始星球.新星球的物质发生了重力分异作用、形成了按密度划分的圈层结构.地球中心是内地核,在高压下压成了固态.铀、钚下沉到内地核顶部停留,继续发生链式核裂变,但改变不了内地核的固态性质.从此处产生的核裂变能,主要以热对流的形式外导.直到前45亿年以后,铀的链式核裂变停止了,只剩下钚的链式核裂变,生成的热能减少了,地球开始冷凝.当熔浆表面温度下降到700~800℃时,较轻的花岗岩质岩浆首先凝固成薄层.它很脆弱、经不起大风浪和潮汐力的冲击,破碎成小块,随着下面对流的玄武岩质熔浆汇集起来,形成大片飘浮物,后来就成为大陸;小片的便成为岛屿.温度逐渐下降,地幔冷凝成固体.温度下降至100℃以下,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下落汇集在地表低凹处,便有了海洋和湖泊.所以海洋底主要分布着玄武岩.从内地核顶部不断产生的核能以“地幔柱”的形式穿过固体地幔,上升至地壳.受坚硬地壳的隔挡、便集中在地壳下构成软流层.当地壳岩石受热软化和可以流动之后,便开始向压力小的方向流动.又受日、月引力和地球自身自转力的作用,软流层的动能又有了增强.这种巨大的能量支配了地壳的升降、褶曲、断裂、变质、岩浆、火山和地震等活动.地球是天体之一,无时不受自然界各种作用力的影响,但支配它演化的主要作用力是核能.本文还简述了核能、核素与太阳系星体演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