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川北地区早寒武世微生物藻与古杯参与的生物礁(丘)发育特征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实测剖面与镜下分析,川北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剖面仙女洞组发育三期灰泥丘.对该剖面灰泥丘沉积特征进行精细研究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发育在滑塌角砾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枝状和房室状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砾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含云生物碎屑灰岩,发育丘基、丘核、丘盖和丘翼,后期演化为钙质砂泥岩结束生长.第二期生物丘发育在鲕粒滩间生屑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肾状藻,次为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漂浮砾岩和亮晶鲕粒灰岩,纵向上发育丘基、丘核、丘坪、丘盖和丘翼,最终再度沉积鲕粒灰岩.第三期灰泥丘发育在藻叠层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为古杯和微生物藻,岩性主要为古杯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藻叠层灰岩,发育丘基、丘核和丘盖.进一步分析三期灰泥丘的成丘环境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属于台缘斜坡环境内的斜坡灰泥丘低能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第二期属于台地边缘灰泥丘,经历四期演化阶段;第三期为台缘高能鲕粒滩向陆一侧能量相对较低的台缘古杯灰泥丘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剖面中灰泥丘多与鲕粒滩共存,构成丘滩复合体,为后期研究储集性能和油气富集关系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推荐文章
川北广元须家河组一段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须家河组一段
沉积相
沉积环境
广元
川北
生物礁、滩、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地震识别
生物礁
灰泥丘
地震识别
南海西北部
川北下寒武统仙女洞组台缘斜坡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
寒武系
仙女洞组
台缘斜坡
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
发育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北旺苍唐家河剖面仙女洞组灰泥丘沉积特征及造丘环境分析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灰泥丘 成丘模式 仙女洞组 川北地区 微生物藻 古杯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14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126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09/j.georeview.2016.01.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9)
共引文献  (315)
参考文献  (3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74)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2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8(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4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灰泥丘
成丘模式
仙女洞组
川北地区
微生物藻
古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