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碳酸盐组分与陆源碎屑物的混合沉积(Mixed siliciclastic-carbonate sedimentation)在古气候、古环境重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寒武纪沧浪铺早期,上扬子北缘靠近汉南古陆的浅水环境中混合沉积广泛发育,以石英、岩屑等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层内混合和间互沉积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以碎屑颗粒占主导的混积岩(郭家坝组顶部及阎王碥组底部)表现为灰质粉砂岩—泥岩互层,以及灰质粉砂岩—灰质泥岩的间互沉积,形成于陆棚和潟湖等相对低能环境.以碳酸盐占主导的混积岩(仙女洞组)主要发育"碳酸盐岩—混积岩"和"混积岩—混积岩"的沉积序列,表现为:1)泥晶灰岩—灰质泥岩互层,2)灰质岩屑细砂岩—砂质鲕粒灰岩互层,以及3)灰质细砂岩→砂质鲕粒灰岩→亮晶鲕粒灰岩的旋回,形成于台缘斜坡及台地边缘等高能环境.在沧浪铺期海退背景下,川北地区仙女洞组以碳酸盐占主导的混积体系具有"近源"沉积特点.陆源碎屑通过三角洲—河流入海口进入浅海环境,并经过沿岸流和波浪的搬运,对台地边缘相带的微生物丘、古杯丘和鲕粒滩为主的碳酸盐工厂造成影响,形成相缘渐变混合和原地沉积混合的混积类型,其发育与当时气候条件、陆源供给量、水动力条件及生物作用有关.而台缘斜坡—陆棚环境中,风暴、浊流等间断性事件对混积体系起着主要作用,易形成事件突变混合.因此,厘清以唐家河剖面为代表的川北寒武系混积特征及分布发育情况,对于认识上扬子地区北缘寒武纪早期古地理背景、古环境演化,以及混积岩储层发育特征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推荐文章
川北旺苍唐家河剖面仙女洞组灰泥丘沉积特征及造丘环境分析
灰泥丘
成丘模式
仙女洞组
川北地区
微生物藻
古杯
细粒浊积岩特征、分布及发育机制:以川北唐家河剖面寒武系郭家坝组为例
细粒岩
细粒浊积岩
浊流
郭家坝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川北早寒武世碳酸盐岩台缘斜坡沉积特征及变形构造形成机制探讨
斜坡灰泥丘
似瘤状砾屑灰岩
变形机制
台缘斜坡
仙女洞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川北下寒武统仙女洞组台缘斜坡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
寒武系
仙女洞组
台缘斜坡
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
发育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寒武系第二统仙女洞组混合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以川北旺苍唐家河剖面为例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寒武系 四川盆地 仙女洞组 混积岩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沉积与沉积矿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6-181
页数 16页 分类号 P534.41
字数 130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72)
共引文献  (332)
参考文献  (5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4(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8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0(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4(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5(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8(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4(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寒武系
四川盆地
仙女洞组
混积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