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低剂量BQ-123组(50μg/ kg)和高剂量BQ-123组(75μg/ kg),每组3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 大鼠模型,每组造模后进一步分为6、24、72、144 h 4个时间点亚组。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区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结果(1)模型制作过程中,SAH组死亡7只,1只模型不符合标准被剔除;BQ-123高、低剂量组分别死亡6只,各组有1只模型不符合标准被剔除。最终纳入统计学分析:假手术组30只,SAH组22只,BQ-123高、低剂量组均为23只大鼠。(2)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各时间点PI3-K、AKt、mTOR的表达增高(均P <0.05)。与SAH 组比较,BQ-123低剂量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132±18),(110±16),(84±13),(92±10)个/高倍视野](均P <0.05),大鼠抓力值有所升高,学习记忆功能改善;PI3-K和Akt表达进一步升高(均P <0.05),mTOR的表达下降(均P <0.05)。(3)与BQ-123低剂量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比较,BQ-123高剂量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153±20)、(131±18)、(137±19)、(135±17)个/高倍视野]增加(均P <0.05),大鼠抓力值有所升高,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改善;PI3-K(3.8±0.8、8.9±2.4、8.6±2.4、6.2±2.0)、Akt(4.86±1.74、8.64±1.62、7.94±1.70、6.48±1.58)表达进一步增多(均P <0.05),mTOR(2.89±0.26、2.14±0.18、1.94±0.17、1.62±0.12)的表达下降(均P <0.05)。结论BQ-123对SAH 后早期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途径有关。
推荐文章
BQ-12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蛛网膜下腔出血
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相关基因
beclin-1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基底动脉内皮素受体表达的变化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
血管痉挛,颅内/病理生理学
受体,内皮缩血管肽
动物,实验
大鼠
BQ-123通过 mTOR-自噬通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凋亡
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BQ-123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经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效果
来源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靶蛋白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9-256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57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16.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雅宁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116 570 12.0 16.0
2 李建民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97 351 9.0 13.0
3 赵旭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14 44 5.0 6.0
4 薛承景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13 54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6)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4)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靶蛋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672-5921
11-512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80-155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7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