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弥可保、康欣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甘油三酯、胆固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等生化指标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8%,对照组为75.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ADL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甘油三酯、胆固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证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推荐文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临床观察
脑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瘀型
补气活血方
中医药疗法
中风后遗症未必皆为气虚血瘀
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
分型论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脑梗死
恢复期
气虚血瘀证
治疗方案
综合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证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新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气虚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 神经功能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457/j.cnki.jncm.2016.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燕 10 6 1.0 2.0
2 谢玲玲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风后遗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气虚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
神经功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中医
半月刊
0256-7415
44-1231/R
大16开
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46-38
196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925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072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