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12个锥栗品种(八月香、白露仔、薄壳仔、黄榛、嫁接毛榛、建瓯47号、麦色仔、歪嘴榛、乌壳长芒、油榛、圆蒂仔、政和晚熟),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锥栗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同时测定锥栗种子的横纵径比、种皮厚度和鲜出仁率等性状,探讨锥栗活性成分与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锥栗的纵横径比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76);种皮厚度与鲜出仁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595);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93).根据锥栗中活性成分与性状存在相关关系,可通过外观性状挑选出活性成分高的品种.经聚类分析,可将12个品种分为4种类型,其中包括S6、S8、S9、S10、S12等5个品种的总黄酮、总酚含量均高,平均值分别为2026.70μg·g-1、727.95μg·g-1,可作为育种材料,进入锥栗的育种群体,结合其他性状开展锥栗优良品种选育.
推荐文章
锥栗主栽农家品种表型性状变异及选择研究
锥栗
农家品种
表型性状
变异
选择
锥栗种内表型性状变异的研究
锥栗
表型性状
营养成分
遗传变异
东北茶藨子果实性状变异研究
东北茶藨子
果实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锥栗活性成分变异与果实性状相关分析
来源期刊 福建林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锥栗 活性成分 果实性状 相关分析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9
页数 分类号 S664.2|S792.1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428/j.cnki.fjlk.2016.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邢建宏 35 211 8.0 13.0
2 梁一池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58 327 10.0 14.0
3 朱思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10 63 5.0 7.0
4 牛广俊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11 69 5.0 8.0
5 王维华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6 34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15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锥栗
活性成分
果实性状
相关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林业科技
季刊
1002-7351
35-1136/S
大16开
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34-34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5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