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储运过程中,汽油、苯类等易挥发性轻质油品挥发的油气除了会导致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带来安全隐患以外,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加直接的危害.目前,已投入工业广泛应用的油气回收工艺方法主要有吸收法、膜分离法、冷凝法、吸附法4种.长岭石化结合公路汽车槽车装油出厂特点,经过广泛调研、比对和评审,采用“冷凝+膜分离+吸附”油气回收组合工艺,装置设计能力为300m3/h(标准).对配套的集气系统设施进行相应改造,将上装鹤管改造为下装鹤管,装油栈台至油气回收装置的气相管道进行更换,管径由DN100扩大至DN200.运行后多次进行采样化验分析,经装置处理后的尾气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平均约为104.9mg/m3,平均吸收率98.81%,苯含量3.6mg/m3,甲苯含量1.7mg/m3,二甲苯含量3.4mg/m3,乙苯含量为0,符合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装车区域的异味和油气泄漏也得到彻底根治.
推荐文章
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过程中的应用
膜分离
油气回收
油库
工艺
应用
油气膜分离回收技术在汽油装车系统的应用
膜分离
回收技术
汽油装车系统
油气排放浓度
油气处理效率
采用变压吸附技术与膜分离技术回收聚乙烯尾气中的轻烃
聚乙烯尾气
变压吸附法
膜分离法
轻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冷凝+膜分离+吸附”组合工艺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外能源 学科
关键词 冷凝 分离 吸附 油气回收 组合工艺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节能与环境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97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伟 82 275 9.0 14.0
2 方卫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
共引文献  (7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3)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冷凝
分离
吸附
油气回收
组合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能源
月刊
1673-579X
11-5438/TK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4层430房间 《中外能源》杂志社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97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