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急性脑梗死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实施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和功能是临床公认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能在早期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仅有5%,且并发症较多,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缺血后适应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目前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通过对非致死性器官如远端肢体进行短暂非致死性重复缺血-再灌注处理,可明显减轻已缺血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已缺血脑组织可减轻其炎症反应,改善脑水肿,减小梗死体积.对于这一结论,许多研究都已证实,然而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为公认的假说有抗细胞凋亡、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抑制一氧化氮(NO)释放、增加细胞因子等.本文将就基因的差异性表达作一相关性探讨.
推荐文章
远隔缺血后适应的研究进展
远隔缺血后适应
肢体缺血后适应
缺血再灌注
缺血性脑血管病
损伤
机制
远隔缺血适应脑保护的临床应用实施方案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远隔缺血适应
脑卒中
脑保护
再灌注损伤
安全性
远隔缺血适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远隔缺血后适应与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因 远隔缺血后适应 差异表达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187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8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6.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闫中瑞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35 51 4.0 5.0
2 刘茜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 1 1.0 1.0
3 李好好 5 19 3.0 4.0
4 邢怀美 5 19 3.0 4.0
5 吴凌 5 19 3.0 4.0
6 汪孟然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 14 2.0 3.0
7 石晶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3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梗死
基因
远隔缺血后适应
差异表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双月刊
2095-123X
11-9309/R
16开
北京市
36-378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8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