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以及皮肤天然免疫防御功能与屏障功能损害等相关。目前治疗上主要针对其炎症性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甲硝唑、壬二酸、伊维菌素、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四环素、维甲酸、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及联合激光、手术等。本文将综述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为玫瑰痤疮的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推荐文章
纳米晶体材料变形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纳米晶体
变形机制
位错
缺陷
膀胱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膀胱肿瘤
免疫疗法
现代经编技术最新进展
经编
新技术
经编机
液晶显示技术的最新进展
液晶
液晶显示器
视角
响应速度
开口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美容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玫瑰痤疮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神经血管调节异常 四环素 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伊维菌素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1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58.73
字数 412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9 54 3.0 7.0
2 杜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9 37 2.0 6.0
3 郝丹(综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1 31 1.0 1.0
4 蒋献(审校)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1 3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99)
二级引证文献  (36)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3)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1)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玫瑰痤疮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神经血管调节异常
四环素
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伊维菌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美容医学
月刊
1008-6455
61-1347/R
大16开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52-27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54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791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