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艾稥德的所思所行,就是通过一种神学格义的方式促使基督教的中国化。为了能更有效地在中国传播上帝的福音,艾稥德通过建造圣殿、云水堂、莲花洞、开元居等中国佛道教所习用的各种建筑物,从而开创了南京景风山、杭州天风山、香港道风山等基督教'山头'或'丛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空间格义,即运用中国人所熟知的佛道建筑使基督教的思想观念得以表达和展现。通过对中国建筑因素的运用,艾稥德在开辟出一片类似中国佛寺道观的物理空间的同时,也开辟出一片可以充分彰显基督教神学义理的精神空间。就在香港道风山的建造中,艾稥德找到了上帝与中华、基督教神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结点'。为了让那些来到佛寺式基督教丛林中的人们真切地耶稣基督的眷爱,艾稥德参酌了佛教的一些修行仪规,制定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丛林礼拜仪式。由于佛教修行仪规早已为中国人所熟知,因此艾稥德的礼拜仪式自然会使那些前来参访的中国人感到无比的熟悉和亲切,非常容易产生愿意亲近的想法,而这也是道风山能够吸引大量包括僧尼道士在内的中国人的奥秘所在。艾稥德运用佛教名相向中国的道友们诠释《圣经》、讲说基督教义理,自然容易拉近与中国人的心理距离。艾稥德的'以佛释耶'可能无法完全保证他所传播的基督教的绝对纯正性,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可以迅速弭平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之间巨大鸿沟的有效方式,是一条促使基督教获得中国草根性的有效途径。艾稥德的神学格义,无疑是为了促使基督教实现自身形态的中国化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思想史的一次奇妙的探险或者实验。如今,艾稥德及其所生活的时代渐行渐远,但他在中国的宣教实践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站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角度上说,基督教只有�
推荐文章
论禅茶与佛教中国化之关系
禅茶
佛教
中国化
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
中国化
文化融合
论基督教神学对中华和合文化的认知价值
基督教
和合文化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现代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神学格义与基督教的中国化——从佛教中国化看艾香德在中国的宣教实践
来源期刊 金陵神学志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艾香德 中国佛教 神学格义 基督教中国化
年,卷(期) 2016,(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37
页数 16页 分类号 B97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焕忠 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 108 76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艾香德
中国佛教
神学格义
基督教中国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陵神学志
季刊
南京江宁区樵歌路100号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