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聚硅氧烷( PSO)和FeCl3为原料,二甲苯和无水乙醇为溶剂,利用Si—H之间的偶合脱氢反应,实现聚硅氧烷的有效交联。运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热分析、 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聚硅氧烷在不同含量FeCl3催化下的交联、裂解过程进行了性能分析和结构表征。发现FeCl3能有效催化聚硅氧烷交联,并影响其裂解行为,提高陶瓷产率。催化剂FeCl3含量分别为1%、2%、3%的体系在150~160℃下交联2 h,1200℃氩气保护下裂解的陶瓷产率分别为77%、74%、72%,得到非晶态的裂解产物[Si(O,C)4],为无序混合四面体结构。质量损失过程大部分发生在400~700℃,主要是由于体系发生分子链的断裂与重排,放出大量小分子气体所致。
推荐文章
聚硅氧烷 HPSO-VPSO 体系的交联和裂解
陶瓷先驱体
聚硅氧烷
交联
裂解
聚亚苯基硅氧烷交联网络的热性能
耐高温弹性体
硅橡胶
聚亚苯基硅氧烷
热性质
先驱体法聚硅氧烷制备SiCf/Si-O-C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Si-O-C
聚硅氧烷
先驱体转化
陶瓷基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
聚硅氧烷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本体聚合
乳液聚合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硅氧烷先驱体的交联与裂解研究
来源期刊 有机硅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硅氧烷 先驱体 陶瓷 交联 裂解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264.1+4
字数 38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41/j.issn.1009-4369.2016.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璐 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7 65 4.0 7.0
2 丁冬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 31 98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78)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硅氧烷
先驱体
陶瓷
交联
裂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有机硅材料
双月刊
1009-4369
51-1594/TQ
大16开
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30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7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43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