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整合素黏附体信号蛋白间的信号转导通路,为以实验方法研究整合素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把相互作用的整合素黏附体信号分子对搭建成相互作用网络;利用相互作用的置信概率构建边权;然后,采用动态规划算法计算出最小权重的线性通路,再把这些线性通路组装成通路网络.结果 从147个整合素黏附体蛋白所组成的736对相互作用中预测出7个信号通路网络,并计算出各个通路网络中基因本体论注释蛋白的占有率.结论 对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预测出可能的信号通路网络,不仅为基础医学研究疾病机制提供有用信息,也为探索包括力学、化学等外界信号刺激下的信号转导通路提供有益参考信息.
推荐文章
微小RNA与胰岛素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微小RNA
胰岛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
胰岛素抵抗
细胞裂亡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细胞裂亡
信号
转导通路
肿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整合素黏附体信号转导通路预测研究
来源期刊 医用生物力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整合素黏附体 信号转导通路 动态规划算法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21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18.01
字数 30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1/j.1004-7220.2016.03.2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晓盼 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应用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1 1 1.0 1.0
2 宋婕 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应用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5 4 1.0 1.0
3 焦雄 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应用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7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5)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整合素黏附体
信号转导通路
动态规划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用生物力学
双月刊
1004-7220
31-1624/R
大16开
上海制造局路639号
4-633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