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坡面泥石流是山地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的灾害现象。基于野外现场调查及室内实验分析,阐述了老里沟坡面型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并结合泥石流动力特征参数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上坡面侵蚀沟道发育,为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降雨是诱发老里沟坡面流的主要因素;老里沟泥石流类型为高中频、小规模、粘性、暴雨型泥石流,属于中度危险泥石流沟。
推荐文章
雅砻江中游甲尔沟溃决型泥石流形成机理及危险度评价
渍决泥石流
形成机理
堰塞坝
危险度评价
甲尔沟
雅砻江纤维沟泥石流特征及工程影响评价
纤维沟
泥石流
特征
静动力学
工程影响
雅砻江中游卡拉地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
GIS
AHP
信息量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雅砻江中游
坡面型泥石流治理过程中土体变形机制探讨
坡面型泥石流
防治
模拟实验
土体变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雅砻江中游老里沟坡面型泥石流成因机制及危险度评价
来源期刊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坡面型泥石流 形成机制 危险度评价 雅砻江中游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9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42.23
字数 410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明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35 184 6.0 12.0
2 杨敏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6 168 5.0 12.0
3 杨栓成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16 3.0 3.0
4 梁瑞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8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坡面型泥石流
形成机制
危险度评价
雅砻江中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季刊
1673-8047
13-1377/P
大16开
北京东燕郊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8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0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