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典范之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到底写的是什么?自发表以来,这个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激起了激烈的争论。总的倾向看来,大部分学者都把其主题看作是高度悲观主义的。其实这种看法并不符合作品的实际。单是一句台词“世界上的眼泪具有固定的量”就足以颠覆这种主题悲观说。本文从六个角度对此进行了系统阐发,并指出作品的最高主题主要是表现了人们对自己美好未来的顽强自信。既不是高度悲观主义的,也不是高度乐观主义的。靠着对物极必反的生活的辩证法的直喻表达,显示了贝克特对人生、对生活的深邃思考和非凡睿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谁说戈多不会来?--贝克特《等待戈多》主题悲观说质疑
来源期刊 喀什大学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贝克特 《等待戈多》 高度悲观主义 物极必反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文艺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7
页数 5页 分类号 I106
字数 67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3/j.cnki.2096-2134.2016.0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永旭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文艺学美学研究所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贝克特
《等待戈多》
高度悲观主义
物极必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喀什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6-2134
65-1306/G4
大16开
新疆喀什市学院路29号
58-11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8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6648
论文1v1指导